云南广电村村通工程 239万群众收听问题得解决
6月29日,云南省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经验交流会在文山召开。会议对前一阶段全省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进行了总结,并对下一阶段的工作做了具体的安排部署。
从1998年工程启动实施后,云南省采取“无线发射”、“有线小片网点”、“卫星中频分配”和“光缆就近接入”等模式,进行规划建设,截止“十五”末期,全省共完成了32198个已通电乡镇、行政村、人口较多的自然村及50户以上自然村的建设。从2006年开始,随着西部大开发步伐的加快,云南省还及时组织实施了“云南农村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覆盖工程”、“云南农村省级广播电视节目无线覆盖工程”和“云南边疆解‘五难’广播电视惠民工程”等重大项目,全省广播电视覆盖率极大提高。截至2008年底,基本实现了5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的广播电视村村通,有效解决了数百万农村群众听广播看电视难问题,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93.12%和94.34%。
记者在会上了解到,“十一五”期间,云南省纳入国家规划建设的任务数是76780个20户以上通电自然村的工程建设,第一批建设任务已于2009年6月25日提前5天圆满完成,并100%通过了省、州、县三级考核验收,有效解决了我省边远农村群众68万多户约239万人听广播难、看电视难的问题,实现了政府放心、群众满意、质量优良的目标,受到了国家广电总局和省委、省政府及广大农村受益群众的充分肯定与高度赞扬。目前,各地正在推进第二批154万多套设备的发放和安装调试工作,截至6月18日,全省已到货142万套设备,到货率91.7%,完成了74.454万套设备的安装调试任务,完成率为48.2%。
近年来,云南省通过采取超常规的工作措施,不断落实和拓展广播电视公共覆盖发展规划,进一步加快我省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步伐,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村村通工作,把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作为云南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一号工程”“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切实按照“五个纳入”的要求抓好工作落实,并将村村通工程与“云南边疆解‘五难’惠民工程”和“兴边富民工程”一并规划实施,纳入各级政府重点督查建设项目进行跟踪问责。省、州(市)、县分别成立了由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发改、财政、广电、扶贫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村村通工作领导小组,并自上而下层层签订了责任书,确保工程建设组织到位、资金到位、工作落实到位。全省各级党委、政府通过履行职责、落实资金,最大限度统筹人力、财力、物力、技术等资源,集中力量,合力攻坚,形成了多部门协作、多措施并举、多层次推进的村村通工作格局。全省各级各部门充分运用广播影视、政府网站、报刊杂志等现代媒体和张贴公告、向村民发放宣传单等形式,多渠道、多形式广泛宣传新一轮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目的意义、覆盖主体、惠民政策等,做到了家喻户晓、深入民心,真正让老百姓理解、支持并积极自愿安装村村通接收设备,营造了有利于村村通工程顺利推进的良好氛围。
会议指出,8月底前完成云南省第二批154万多套村村通覆盖工程建设任务,时间紧,任务重,村村通直播卫星覆盖工程建设进入了“啃硬骨头”、“打硬仗”的攻坚环节;年底完成全省广播电视“十一五”规划的总体目标任务,各项工作已进入倒计时的关键阶段。
云南省省委宣传部部长张田欣,广电局局长张德文出席会议并讲话,云南省省省人大、省政协和文山州有关领导出席会议,全省各州市分管领导和广电、发改及财政等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参会。参会代表还在文山县追栗街镇塘子边村现场观摩了村村通工程的建设情况,并进行了经验交流。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广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