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ALEXA穿越中、印拍摄纪录片的切身体会
Keo Films是一家成功的纪录片制作公司,之前他们并没有使用过ALEXA。

纪录片的拍摄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就是四处奔波。安检、行李托运、酒店入住、航班延误,一刻也不停。单单从印度东北部到上海的航班中,我们就经历了14次安检。我把ALEXA机身放在一个随身包中自己带着。另外还有我们一半的锂电池,为了方便安检,几乎都没有打包。镜头、灯具和灯架则都被托运了。我的助理丹带着MacBook Pro、笔记本和另一半的电池,这就是我们的拍摄装备了,不能再简单。
Keo Films没有租到两颗轻型变焦镜头,实际上他们也没有以前我拍胶片纪录片时常用的老款蔡司10-120变焦。所以我自己从伦敦的MTF买了B4至PL的转接环,接上高清镜头用。我们摘掉了伺服手柄,完全当作电影风格的镜头来用。虽然转接环会损失了几档光圈,但是在明亮的室外却非常实用。
我在内景用的全部是定焦镜头。虽然会有一点限制,但是——似乎也是因为它们,内景的画面看上去更亮?是的。我定机位、构图、布光甚至思考也快了?是的。我用了超16的蔡司Super Speed镜头,光圈开到T1.3,按照800度曝光拍摄人物面孔。画面的景深效果如奶油一般顺滑,就好像拾起了我的老徕卡相机一样,这才是纯粹的摄影。
我们在喜马拉雅山脚下的印度阿萨姆邦(Assam)拍摄了整个雨季。有一次,维多利亚在一间竹子做的小屋中品茶,室内仅有的光源就是中央的火光。另一次是在加尔加答的晚上,我拍了一整场戏,工人们制作陶质茶壶。照在烧窑的工人们上的只有昏暗的几个灯泡。那是我拍摄过的最热、最潮湿的环境。我汗流浃背,满脑子想的都是冰镇饮料,然后回到酒店有空调的房间。而热带模式下的ALEXA却毫无问题。“拍剧情片太多,你都不行了吧,”我们的录音师安迪·伯格(Andy Boag)说。
在中国,我们乘坐竹筏顺流而下。拍到武夷山下的大峡谷,景色颇为壮观。还拍到了山上的寺庙以及生活在其中的僧人。安迪不停地跑上跑下,将和尚诵经的声音录在录音机中,并将信号无线发送到ALEXA中。
在路上时我们还拍了许多在汽车和出租车内的镜头——只要加上一颗定焦,挂上电池就可以拍。在我们开机之前,我觉得这样的镜头可以用佳能5D Mark III来拍,但是现在看来,用ALEXA也同样方便。为了能让卡的记录时间更长、下载素材更容易,我们选用的是422格式。但是回到英国后,我们发现其实可以用电脑供电的Thunderbolt接口硬盘和电脑供电的读卡器,这样的话素材下载可以更快更方便,并且不需要接交流电源。早知如此我们就用422 (HQ)格式了。下次吧!用剪辑师和调色师所喜爱的Log C色彩模式,不用打灯就能同时保留车窗外和车内的层次。
光效最好的一个镜头则来自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灯光设计师。此次他负责武夷山的一个舞台项目,数百名舞蹈演员、马匹、小舟,还有山顶的观众,照亮他们的还有高涨的情绪和无尽的想象。随后观众慢慢静下来,沉浸在中国的茶历史中。维多利亚在观众中,我用iPhone的屏幕光打到浅色的包上,给她打光。这确实是前所未有的。
回到纪录片的拍摄感觉非常不错,虽然仅有几星期的时间。有了ALEXA才能够增加了这么多的拍摄机会,而这些画面也给我的下一部剧情片作品很大的启发。这也是第一次在拍摄纪录片的时候,我可以对别人说:“上一部的詹姆斯·邦德电影,他们就是用这种摄影机拍的……”
转载请注明来源:arri